《財經智庫》2020年總目錄
第一期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 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報告
╱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CQMM 的建模思想、基本框架及其應用
╱ 廈門大學 中國季度宏觀經濟計量模型(CQMM)課題組
減稅降費的矛盾與企業負擔重的邏輯
╱ 傅 娟
中國貨幣政策操作框架轉型:雙目標選擇與雙機制構建
╱ 張 明 朱子陽 高 蓓
從城市看發展:中國正處在邁向基本現代化的關鍵期
╱ 倪鵬飛 徐海東 李 超
構建中小企業擔保基金 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 周穎剛 陳亞建
海南自由貿易港先導型產業選擇培育建議
╱ 趙曉雷
體育旅游:定義視角、要素解構與概念重構
╱ 齊 飛
第二期
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沖擊 實施一攬子紓困救助計劃
╱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的全球債務風險
╱ 何德旭 王學凱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旅游業的影響:評估與建議
╱ 馮 珺 宋 瑞
公共衛生投入與預算績效評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視角
╱ 孫 琳 高司民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挑戰——財政視角
╱ 王曉潔 陳肖肖
中國居民金融資產總量和構成估算
╱ 賀力平 林 璐
農村土地征收的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基于2018 年全國31 省295 村9596 戶問卷調查
╱ 張清勇 杜 輝 劉 青 仲濟香
第三期
疫情沖擊和應對政策的特征化事實
╱ 蔡 昉
哲學社會科學科研經費管理問題、成因與對策
╱ 韓大川 趙早早
獨棟小樓還是公寓大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住宅形態的演變與啟示
╱ 張清勇 年 猛 清水薰
黃河上游區域向西開放的模式創新與政策創新
╱ 王必達 趙 城
關于構建民族地區旅游扶貧長效機制的幾點思考
╱ 豐曉旭 夏杰長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政策演進、發展基礎和重要問題
╱ 杜 江 楊新銘
全球綠色治理中的美國行為與中國的戰略選擇
╱ 周亞敏
推動高質量創新的科技稅收制度調整:基于BEPS 第5 項行動計劃的分析與思考
╱ 杜 莉 姚 瑤 梁慶睿
第四期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精準加力擴大內需
╱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疫情紓困下稅收政策策略抉擇的多維分析
╱ 李萬甫
依托實體產業搭建平臺經濟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莆田平臺經濟的模式、特征與作用
╱ 許憲春 常子豪 張鐘文
現代貨幣理論的現實適用性思考
╱ 陳道富 尚昕昕
基于全球視野的投資者市場憂慮辨識
╱ 黃志凌
WTO 改革相關議題:各方立場及中國的談判策略
╱ 田 豐 李計廣 桑百川
新加坡數據跨境流動管理的經驗與啟示
╱ 王 念
輸配電價改革的進展與探索
╱ 施 磊 喻 樂 謝 旭 張 晶 劉 學 陳啟鑫
奧運 會的經濟賬及對北京2022 年冬奧會的啟示
╱ 高照鈺
第五期
注重宏觀調控跨期配置 暢通國民經濟內外循環
╱ 宏觀課題組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和政策建議
╱ 祝寶良
中國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研究:進展、共識與分歧
╱ 馮 明
提高煙草稅對CPI 和就業的影響與對策
╱ 賈 康 施文潑
生態補償融資的現狀、困境與對策
╱ 石英華 孫家希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財政政策:一個財政“沖突優化理論”的視角
╱ 喬寶云
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后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十大走勢與中國機遇
╱ 趙 瑾
疫情前后積極財政政策的三種形態
╱ 白彥鋒
科技創新鍛長板的重要性及實現途徑
╱ 陳 杰
第六期
著力推動改革創新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政策思考
╱ 王曉東 謝莉娟
重溫基本原理 增強實戰能力——暢通經濟循環開創流通體系建設新局面的對策建議
╱ 宋 則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超大規模經濟體消費潛力釋放的內在機理與路徑選擇
╱ 聶新偉 依紹華
后疫情時期的全球產業鏈的演變邏輯、趨勢和政策建議
╱ 楊耀武 倪紅福 王麗萍
日本、韓國、南非政策評估的經驗、做法及啟示
╱ 李志軍 李逸飛 王群光
嵌入性視角下的國家治理與基于創新的經濟發展
╱ 劉雅南 邵宜航
互聯網平臺企業拒絕交易行為:內在邏輯及政策取向
╱ 王 磊 馬 源 馮永晟 郭 琎
新時代國有企業投融資轉型問題、成因與對策
╱ 李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