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活動 > 財經院時訊 > 文章詳情

財經戰略年會2018: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回顧與展望

發表于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財經領域改革的成就與經驗,謀劃中國財經發展戰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財經院)于2018年12月28日召開“財經戰略年會2018: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回顧與展望”。財經戰略年會已連續舉辦六屆,在業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和良好的聲譽,是中國財經界最具影響力的論壇之一。

  論壇第一單元由財經院黨委書記閆坤研究員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高培勇研究員致辭并做主旨演講。高培勇副院長回顧組建財經院的歷程,總結財經院在過去40年中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做出的貢獻,提出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財經院的研究工作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本特征,認真研究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財經理論。始終貫徹“嚴以致用,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不做雜家,只做專家。

財經院黨委書記閆坤研究員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高培勇研究員致辭并做主旨演講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原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姜增偉先生回顧了貿促會的發展歷程,提出研究要服務于政府和相關企業,促進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不斷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原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姜增偉主旨演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研究員對“改革開放我們做對了什么”和“中國為什么能做對”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中國改革開放做的最對的是將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融為一體,在這一框架下,問題倒逼,建立了各種激勵機制,促進競爭,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統一市場,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研究員主題演講   

  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先生強調,當前很多經濟領域的問題源于“錯配”,其背后的形成機制和成因非常復雜。通過經濟現象看到背后的動因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主題演講

  國資委巡視組組長趙華林先生做了題為“新時代環境保護新政”的演講,提出生態環保新政體現在新思想、新法律、新機構、新舉措、新導向和新戰略六個方面。環境保護已經成為重要的政治問題,污染環境治理的力度之大、執法之嚴前所未有。

國資委巡視組組長趙華林演講

 

  

   
 

財經院副院長夏杰長研究員主持論壇第二單元

  論壇第二單元由財經院副院長夏杰長研究員主持。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研究員指出,當前中國政治模式仍在建設之中,經濟模式需要做大量地開拓和探索工作。中國仍然具有超常規發展的空間,但是更要關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和挑戰。

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研究員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教授系統闡述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年經濟學總結。這個總結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視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激勵和約束。二是土地使用權的轉讓非常重要。三是重視維護金融穩定和促進深化。四是以學習為導向的對外開放是發展的動力。五是審慎的宏觀調控是重要的經驗。中國改革的歷程就是不斷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行為必須納入經濟學研究領域。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提出要高度重視當前消費的變化。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務性消費支出均出現明顯下降,資產價格、中等收入階層和居民消費結構也發生革命性變化,思考消費問題需要新的思路,未來要更有重視收入分配等結構性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研究員認為要向改革要動力。2013年開始,第三產業增速開始加快,超過第二產業和整體GDP增速。未來要促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做強做大國內市場,推動科教文衛等產業的新發展。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研究員

  財經院院長何德旭研究員認為40年中國金融改革最大的成就,就是對金融本質和金融運行規律有更加準確的理解。這可以概括為對金融極端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準確;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源和天職;防范系統性風險是永恒的主題;深化改革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是金融發展的動力;擴大開放是金融發展的必由之路。

財經院院長何德旭研究員

財經院副院長李雪松研究員進行總結

 

  會議最后,由財經院副院長李雪松研究員進行總結,指出本次論壇的發言,為未來經濟領域的研究提供基調和方向,將學術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有著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