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活動 > 財經院時訊 > 文章詳情

中國社會科學院破格晉升職稱人員心得體會之五:聚焦中美關系,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力量

發表于
 

聚焦中美關系,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力量 



宮小飛,男,1993年4月生,中共黨員,政治學博士,2024年6月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研究室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美關系、美國經濟外交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以獨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美國研究》《國際問題研究》等頂級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課題1項,獲2023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信息成果獎特等獎、一等獎。

圖片

立足社科殿堂,力爭奮發有為   


我2022年從南京大學畢業,8月入職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至今我依然記得被美國所錄用時的激動心情,畢竟對于初出茅廬的博士生而言,能進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從事與所學專業高度相關的研究工作,是最好的機會和選擇。

來社科院工作的兩年多時間,對我的學術生涯非常重要。入職以來,我結合本所工作特點和自身研究興趣,聚焦中美關系和美國對華經濟外交,圍繞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供應鏈政策、制造業回流政策等前沿和熱點議題持續深入研究,做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產生了較好的咨政效果和學術影響。

作為2022年入職社科院的“新人”,我是社科院青年學者導師制、職稱制度改革、青啟計劃等多項制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這些機制和舉措為青年學者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和平臺支撐。其中,青年學者導師制給每位新入院科研人員配備了資深學者擔任導師,充分發揮資深專家的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助力青年學者更好更快成長。2023年底出臺的《職稱破格及指標調劑規程》,打破了傳統的職稱晉升規定,制定了多元化、菜單式的綜合評價標準,讓青年學者得以按照自己的特長來選擇破格的方式。我便是通過綜合類條件,于2024年6月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的。此外,2023年實施的“青啟計劃”,大幅提高了對新入院青年科研人員的資助力度,經費使用更加自主,結項成果要求也更加嚴格。可以說,社科院系統化的改革舉措解決了青年學者的“后顧之憂”,極大激發了青年學者干事創業的激情。所里一位老同志就充滿羨慕地對我說,“你們趕上了社科院最好的時候,應當珍惜機會、干出成績。”


牢記使命職責,胸懷“國之大者” 



入職前,我把社科院看作是“做研究的好地方”,是奔著好好做研究來到社科院的。隨著我對社科院“三個定位”認識的不斷加深,我對自己的工作職責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社科院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這要求我在做研究時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強化政治意識,與一切錯誤思潮作斗爭,從中國視角、中國立場出發研究中美關系。中國社科院是為黨和國家決策服務的思想庫,這要求我在做研究時必須胸懷“國之大者”,在深耕基礎研究的同時,圍繞中美關系的重大問題開展有學理深度、實踐價值的應用性研究,為黨中央決策提出務實管用的對策建議,這也是中國社科院相比于高校和其他研究機構的獨特職責使命。中國社科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這要求我把基礎性研究始終放在突出位置,以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和高質量的理論成果,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

入職兩年多來,我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對標“三個定位”,開展相關理論及對策研究,做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這與我作為社科院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密不可分的。


學術咨政并舉,不斷銳意創新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既關乎兩國人民切身利益,也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破格晉升副高職稱后,我將繼續聚焦中美關系,在美國對華經濟外交等領域扎實努力、深入思考。一方面,做好基礎研究工作,在夯實國際關系學科和美國研究理論基礎的同時,利用好社科院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用跨學科的綜合性視角去研究中美關系的新問題、新現象,不斷提升研究的思想高度和學術品質。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的對策研究成果。特朗普再次執政后,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態勢總體上將變得更為激烈。我將密切跟蹤美國對華外交動向,研判美國對華政策走勢,提高咨政建言能力,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力量。

宮小飛主要代表作

1.《邏輯謬誤:美國供應鏈政策安全化的敘事建構》(論文),《新聞與傳播研究》2024年第5期。

2.《拜登政府半導體產業政策:路徑、影響與制約》(論文),《美國研究》2023年第5期。

3.《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實施效果與制約因素》(論文),《國際問題研究》2023年第6期。

4.《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及其對華政策規劃》(論文),《當代美國評論》2022年第4期。

5.《經濟安全化視角下美國重塑半導體供應鏈政策評析》(論文),《國際經濟合作》2023年第6期。

6.《“雙向運動”與美國政治和社會分裂的經濟根源》(論文),《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2年第1期。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