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財經院本年度第7期雙周財經論壇在財經院12層第一會議室召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做了題為“中美新一輪經貿博弈——美國對華經貿政策轉變與根源”的講座。財經院副院長夏杰長研究員主持了本次學術報告會。
盧鋒教授先后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經濟學碩士、英國利茲大學經濟學博士,并曾赴美國哈佛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英國發展研究院做訪問研究。在加入北大之前,他曾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英國利茲大學經濟學院任教。盧鋒教授是英文雜志“China Economic Journal”創始主編。目前擔任財政部、人社部顧問和央行咨詢專家。著有《經濟學原理(中國版)》、《商業世界的經濟學觀察——管理經濟學案例集》、《半周期改革現象——我國糧棉流通政策與食物安全研究》、《服務外包的經濟學分析》、《大國追趕的經濟學分析——理解中國開放宏觀經濟(2003-2013)上下冊》、《搞對價格、管好貨幣》等著述。
盧鋒教授主要針對美國對華經貿政策轉變及其背后原因進行了梳理和探討。首先闡釋究竟發生了何事,主要對美對華經貿政策轉變和經貿爭端過程與緣起方面事實進行梳理。接著對美國對華經貿政策轉變原因進行梳理。最后對中美經貿關系前景演變進行推測并進行簡要總結。
盧鋒教授指出,特朗普在競選之時對中國表態強硬,但是其上任元年中美經貿關系雖一波三折,但是大體平穩,并未立即出現撕破臉面局面。然而特朗普一直在從兩個方面緊鑼密鼓籌備對華政策調整。一是通過系列報告進行頂層設計。二是對中國實施數量空前貿易調查,為后續打貿易戰進行實操層面準備。去年底第二版《非市場經濟地位》報告、美國《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兩個報告出爐以及特朗普在越南APEC演講,標志特朗普對華經貿政策轉變完成布局。
盧鋒教授總結特朗普對華經貿政策系統性轉變具備六個方面特征,即提高調門,強調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調整方針,從自由貿易到公平、對等貿易;國際造勢,區分兩類國家督促各國選邊站;舊話再提,繼續糾纏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挑戰WTO,反思中國入世與質疑多邊規則;通過喊話、對話、加稅、禁售、限投對中國全面施壓。
盧鋒教授從4個變量7點原因解釋了美對華經貿政策調整背后的原因,并對未來中美經貿關系演變做了五種可能的推測。在最后總結中盧鋒教授認為目前形勢不容樂觀,中美關系顛簸期可能會見證四十年未有的緊張加劇與此起彼伏沖突局面。
30余名所內外研究人員、在校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會,多位與會老師與盧鋒教授進行了交流。與會者對本次學術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獲益良多。(李雙雙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