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荊林波主編,湯婧、李蕊、馮永昇、張寧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世界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各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近年來,中國正在經歷著比以往更多的貿易摩擦和壁壘,尤以國外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最為嚴重,其中,發展中國家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也較為突出。同時,國外的貿易壁壘不斷翻新,正在從貨物貿易擴展至服務貿易,涉及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等政策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成為影響中國產品出口的障礙。
針對中國外貿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商務部在《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特別指出:“十二五”期間外貿發展應以協調均衡、循序漸進、互利共贏為基本原則,繼續完善外貿管理體制和政策、涉外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外貿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貿易摩擦應對工作和多邊、雙邊經貿合作,提高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堅持在穩定增長的同時,優化外貿結構,促進貿易平衡,實現外貿可持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貿易發展報告(2012)》藍皮書,旨在深入分析我國貿易發展中所面臨的經貿摩擦難題,以期為相關部門統籌指導企業又快又好地發展進出口貿易提供有參考意義的決策依據。由此,本報告針對我國貿易摩擦的現狀,產生的原因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選取機電產品貿易和稀土出口貿易為研究對象來剖析具體產業中的經貿摩擦問題,從而全面提出應對各類貿易摩擦的策略。該研究讓我們理性地認識到貿易摩擦頻發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不應簡單地歸咎于政治原囚或意識形態的差別,進而從宏觀經濟的層面考慮如何制定應對策略,特別是根據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形勢變化適時地調整貿易策略,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我們認為,“十二五”期間,甚或更長的一段時間內(2011~2020年)將是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重要歷史時期,中國必須選擇適宜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制定正確的貿易結構調整戰略與對策。歸納起來,戰略重心主要是積極促進“四個轉變、一個突破”,即轉變對外貿易方式結構,實現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均衡協調發展戰略;轉變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實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戰略;轉變對外貿易區域結構,實行對外貿易分流戰略;轉變對外貿易收支結構,實行進出口貿易協調發展戰略;以“雙邊為主、多邊為輔”的自貿區戰略為突破口,實行互利互惠的對外貿易戰略,具有重要的實效性和現實性。
點擊下載《貿易藍皮書:中國貿易發展報告(2012)》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