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顯示,數字經濟在各個產業中的應用程度都在不斷提升,但不同產業間還是有一些差距,其中第三產業融合程度最深、最快,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相對慢一些。
《白皮書》指出,新型實體企業或依托數字經濟“起家”并深度融合進實體經濟活動,或由傳統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而來,因而本身就是數實融合的重要載體。同時,新型實體企業能夠發揮自身特點所帶來的優勢,突破數實融合中面臨的障礙與阻力,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
“從效果來看,新型實體企業在推動數字融合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更多的新型實體企業,應對中國式現代化宏偉愿景的要求,企業要堅持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通過創新進一步引領企業自身發展,同時要循序漸進,穩健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院長何德旭表示。
何德旭還指出,在認識和理解數實融合方面,數實融合是要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化,要圍繞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一些新的信息技術,來形成新的細分產業,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的擴容。另外,數實融合要推動數字技術在傳統產業里面的應用,使一些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來提高生產效率。但在數實融合的實踐中發現,我們還面臨著很多的不足,有一些領域的發展潛力、發展空間仍然還很大。
“從實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重要時期。”何德旭認為,應該注意社會發生的一些變化。一是最終消費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現在國內廣大人民群眾的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在迅速增長,這就要求生產流程實行重塑,對很多企業來講可能是一種跨越式的變革。二是要素供給的變化,最典型的就是勞動力的供給變化,我國正在進入人口負增長的時代。三是生產的空間布局變化,以前談得比較多的是產業集群,或者產業帶,更加強調空間上的要素集聚效應,現在知識、技術以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傳統實體經濟發展形成的產業帶需要反過來尋找這些新的要素,通過整合新要素來實現轉型升級。
從目前看到的一些情況來看,何德旭認為,新型實體企業在推動數字融合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尤其在開拓創新、在啃硬骨頭方面,新型實體企業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數實融合。“我們未來要發展實體經濟,要建設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新型實體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但同時也需要看來數實融合發展中面臨的不足和問題,何德旭進一步指出,目前數字經濟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程度之間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數字技術在一些領域的實際應用還停留在比較局部的、比較離散甚至于表面的層次。特別是有一些中小企業面對數字經濟、數字技術仍然覺得高不可攀,數字化從理念到技術再到人才的軟硬件條件,都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善。
《白皮書》也對未來數實融合的發展作出預測。《白皮書》認為未來數字經濟改造傳統農業、制造業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影響產業鏈整體效率提升的瓶頸將被突破;范圍有望由大型企業或龍頭企業擴大至更多的中小企業;傳統領域中數字化發展提升的空間也將更為廣闊。同時,數實融合所處的市場發展環境也將更加完善、規范。
本文轉自中國經營報官方帳號
2023-05-30 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