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的開放思想,主要包括: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思想強調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著眼于世界經濟增長的大局,為中國開放型經濟與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內外聯動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新思想的引領之下,習近平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新格局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種非霸權主義的國際公共產品共商、共建、共享的供給模式,“非經濟人”的假設和正確的義利觀所倡導的“和為貴”“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觀念,體現了中國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關心全人類幸福、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大國責任感和使命感。
身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全球化時代,協調合作才是必然選擇,互利共贏才是發展之道。無論是對內改革,還是對外開放,都要求擴大各方利益的匯合點,找準這個利益匯合點,并不斷地將其擴大,對跨國合作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不斷出發的中歐班列,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也撥動著沿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共享的心弦,他們都愿意參與到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中來;我國先后設立的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僅為對內改革與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探索了發展的新經驗,也提供了匯聚各方利益共同點的試驗場所。
站在全球和全人類命運的新高位,考慮中國新一輪的對外開放,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包括建設自由貿易港在內的新的開放舉措。建設一個自由程度更高的自由貿易港,建設一個可先進貨后報關、注冊企業不需太多審批、人員可自由流動、資金自由進出、金融高度開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已成為在習近平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指導下需要完成的新任務。以具有龐大工業生產能力和港口運輸能力的經濟發達地區為依托,尋求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及資源配置最優化則成為我國自由港建設的目標。
在前一階段自貿(試驗)區的建設過程中,我國積累了單一窗口與建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良好經驗,在此良好經驗與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美好藍圖下,探索更加自由的自貿港建設,還需重點關注自貿港建設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自由港的建設不單只需要發展運輸服務,亦需要發展與貿易有關的多種服務,包括中介服務、金融保險、法律及商業服務等。因此,為配合自由港的建設,首先需要努力拓展離岸業務的空間,包括:支持自由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離岸研發中心、離岸創新中心;對標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改革外匯管理體制,支持根據產業特征和實際需求,開展限額內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和開設多幣種離岸金融賬戶;發展跨境現代綜合第三方物流等。其次,出于服務實體經濟的目的,需逐步放開離岸金融業務。根據上海自貿區已有的經驗,在人民銀行給予一定的外匯額度審批前提下,可以在自貿港區內建立一個封閉的金融系統,在這個封閉的金融系統中,人民幣與外幣實行自由兌換。最后,關注自由港人員進出管理的問題。鑒于我國對外籍人員管理制度較為復雜的現狀,建議成立專門管理自貿港人員流動的部門,以簡化人員進出港程序,加快人員的流通速度。在世界經濟結構性低迷的今天,進一步擴大金融領域的開放,著重發展工業服務業,關注跨界經營,減少企業設立及服務業外資進入審批程序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習近平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是中國特色開放型經濟理論的最新境界,也是中國對外開放領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指導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將為處于新常態下的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的力量。
來源:新華日報
發布時間:2018年05月02日 16: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