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事件層出不窮,推動網絡誠信建設成為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題中之義。7月5日是“全國網絡誠信宣傳日”,在25日舉辦的“網絡誠信專家談”系列訪談中,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表示,網絡誠信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制度環境建設好了,才能促進互聯網技術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網絡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的第二大空間。加強網絡誠信體系建設,有助于構建和諧安全的網絡空間,提升網絡空間的信任度。李勇堅認為,加強網絡誠信體系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保證發布信息的真實性。網絡是所有信息交匯的空間,監管網絡信息是網絡誠信體系建設的源頭。信息真實,網絡誠信體系建設就有很好的基礎。“比如網友在網上搜索醫療信息,如果信息是真實可信的,那么網上找醫院的效率會大大提高。這需要大量機制,要充分利用網民的力量,讓網民評價真實可靠,機構不能左右信息評價機制,才能保證真實性。”
第二,加強制度創新。李勇堅舉例說,比如網絡知識產權交易、創意產品交易,大家不是面對面交易,網絡上有一定風險,還可能被剽竊。但如果建立一個數據庫,納入數據庫后標明作品所有權,再去賣的時候,別人就無法剽竊。誠信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制度環境建設好了,才能促進互聯網技術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第三,建立評級懲戒制度。李勇堅認為,與線下信用評分一樣,一方面互聯網空間的人只要在網上活動,就會獲得一個基本評分,評分是動態的、公開的。另一方面,在監管的同時,還要對網上大量不誠信行為進行懲戒,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都要有相應的懲戒機制。
最后,打通線上線下誠信體系建設。網絡誠信體系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定是線上線下聯動,它們是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一部分。網民在網上的行為,將會影響其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這有一個很大的威懾作用。只有把這幾方面做好,才能讓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高科技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