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江海茫茫,幸甚相遇
博士畢業時,我得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正在招聘研究人員,就毫不猶豫地投遞了簡歷。懷揣著對社科殿堂的憧憬和對國家智庫的向往,我非常榮幸地加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這個大家庭。
入職以來,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這一學術平臺的獨特魅力。這里不僅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更是為黨中央和國家決策服務的思想庫。在這里,我得以與眾多優秀的學者前輩和同仁們并肩作戰,共同探討學術前沿問題,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我也深切體會到了我院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雙輪驅動的鮮明特色。
在領導前輩的經驗分享和悉心指導下,我逐漸掌握了平衡學術研究和對策研究的小竅門,學會了從學術研究中提煉對策信息報告,為對策研究提供扎實的理論根基和學理支撐;同時,我也學會了將時效性較高的對策信息報告拓展為學術論文,進行更具學理性、思辨性的長期跟蹤研究。在這樣一個充滿學術氛圍和創新活力的環境中,我在相關研究領域取得了些許創新性成果。
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家隊”,積極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天然使命和任務。自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院黨組率先垂范,引領我們凝聚“三項共識”,莊嚴地作出“三項承諾”。這為我們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初心、職責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員,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將銘記院黨組的殷切囑托,進一步堅定政治立場,不斷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同時,我將持續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自覺遵循“三項共識”,忠誠地履行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成員“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神圣職責與使命。
三、行遠自邇,篤行不怠
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我將繼續秉持“國之大者”的情懷和“國家隊”的擔當,聚焦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一方面,我將夯實基礎理論研究根基,在“人所共知”之處提出深刻見解,揭示經濟社會現象背后的本質及規律;另一方面,我將立足國情、深入調研,在“人所不知”之處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充分發揮資政啟民作用。
此外,我還想借此機會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職稱制度改革表示衷心感謝。職稱破格制度及相關標準,從論文發表、著作出版、學術獎勵、主持課題、決策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多維度地評價申請人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為青年學者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晉升機會。同時,破格標準更加注重成果的質量而非數量,激勵青年學者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這樣的改革舉措極大地激發了青年學者的研究熱情和創新動力,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機遇。
從最初的懵懂探索,到如今的略有成績,每一步都凝聚著汗水與心血。在這個過程中,“行遠自邇,篤行不怠”的精神始終激勵著我。我深知,無論多么遙遠的目標,都離不開腳踏實地的每一步;無論多么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正是這份信念,讓我在學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超越自我。
吳海軍主要代表作
1.《生產性政府債務與城市創新力——基于中國城市面板數據的經驗研究》(論文),《中國工業經濟》2023年第10期。
2.《地方政府債務治理、地理稟賦與債務結構分化》(論文),《經濟管理》2023年第12期。
3.《增長壓力、商住用地出讓與融資平臺債務擴張》(論文),《金融研究》2023年第11期。
4.《產能過剩、中央管制與地方政府反應》(論文),《世界經濟》2016年第11期。
5.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ssuance of Urban Investment Bonds: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1 in China(《經濟增長壓力與城投債發行——基于中國2005—2011年面板數據》)(英文論文),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亞洲經濟學雜志》)2021年第7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