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誠,男,1985年9月生,九三學社社員,經濟學博士,2024年6月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數字經濟和產業經濟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獨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頂級、權威期刊發表論文12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發表理論文章21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研究室等委托課題多項。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信息對策獎、商務部“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等省部級重要獎勵;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
青年人的成長,開始時或多或少都是迷茫的。我經過不同的研究單位,更換過多個研究領域,也曾經迷茫過、苦惱過。幸運的是,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提出的“三項共識”為我指明了研究方向和發展目標,加快了我的成長。“三項共識”是宏大的,但它不是個口號,而是真真切切地為我和更多青年人提供了干事和成長的平臺,讓大家從中受益。
近年來,我努力踐行“三項共識”。一方面,在學術研究上聚焦黨和國家關心的平臺經濟治理和發展問題,借助平臺經濟規范發展的東風,在頂級和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在以往零散研究基礎上真正有了個人的代表作。另一方面,圍繞平臺經濟發展和中國經濟形勢,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每年發表五六篇理論文章,提升了社會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評價體系和職稱評價標準,也圍繞“三項共識”加大了高質量學術成果、智庫成果和理論文章的權重,這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了機會。
三、今后的研究設想
入院以來,本人踏實寫論文、做科研,基于契約理論和信息經濟學經典理論模型,使用平臺大數據做微觀實證,從一般制度分析、平臺反壟斷、數字營商環境、數據治理等角度探究數字經濟“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問題,提出了“線上聲譽”“數據機制”“數字生態系統競爭”等概念或論點。
今后,我將繼續圍繞平臺經濟、數字技術創新等領域開展研究,進一步強化“有理論支撐的智庫研究”,堅持閱讀國內外前沿專業文獻,增強理論訓練和最新方法學習,在保持對短期新問題敏感性的同時,持續深化對長期真問題的理論研究。一方面,從契約理論和制度經濟學入手,專注數字經濟的基礎理論研究。研判數字經濟現實對傳統經濟理論的突破之處,試圖理解數字經濟的范式轉換,從而促進經濟學方法論的變革。另一方面,在理論分析基礎上,對平臺內卷式競爭、信息繭房等現實問題作出小切口的規范的實證研究。
1.《平臺接入、線上聲譽與市場競爭格局》(論文),《經濟研究》2023年第3期。
2.《線上市場、數字平臺與資源配置效率:價格機制與數據機制的作用》》(論文),《中國工業經濟》2023年第7期。
3.《商事制度改革與產業專業化》》(論文),《中國工業經濟》2020年第4期。
4.《社會關系、獨立董事任命與董事會獨立性》》(論文),《世界經濟》2012年第12期。
5.《數字化進程與線上市場配置效率——基于平臺流量傾斜的微觀證據》》(論文),《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年第6期。
6.《商事制度改革、人力資本與創業選擇》》(論文),《財貿經濟》2021年第8期。
7.《產能擴張中的行政審批: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論文),《財貿經濟》2018年第3期。
8.《數字經濟發展與營商環境重構:基于公平競爭的一般分析框架》(論文),《經濟學動態》2023年第4期。
9.《構建數字經濟時代信用體系》(論文),《探索與爭鳴》2023年第6期。
10.《數字經濟:規范發展與市場治理》(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