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戰略年會2023”在廈門成功召開
2023年12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集美大學聯合主辦、集美大學財經學院和集美大學地方財政績效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23”在福建廈門成功召開。本次年會以“中國式現代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全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更好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作用。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廈門大學/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鄧力平、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郭克莎、浙江財經大學原校長鐘曉敏、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干春暉、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周穎剛、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龔六堂、江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盧福財、集美大學財經學院院長黃陽平等八位知名專家先后做了主旨演講。開幕式由集美大學財經學院院長黃陽平主持,主旨演講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主持。
集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新華在致辭中,對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簡要闡述。指出2023年是集美大學建校105周年,也是集美大學貫徹落實總書記百年校慶重要賀信精神五周年。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集美大學留下的重要思想財富與實踐成果,指出這是集美大學邁上新百年發展最大的優勢。最后,簡要介紹了學校貫徹落實總書記百年校慶重要賀信精神五周年來取得的部分成就。
受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閆小娜代為致辭。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發展到哪里,黨的理論創新推進到哪里,我們的學術研究就要跟進到哪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我們現在和將來的工作重點、努力目標和前進方向。對于廣大學者而言,這無疑是重大而緊迫的研究課題。此次年會,要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重大論斷和重要思想,圍繞黨和國家未來五年甚至更長遠的重大戰略部署、重要任務舉措和實際決策需求,展開深入的討論和交流,為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出謀劃策,貢獻智慧和力量。
鄧力平教授以“在新征程上持續推進財政宏觀調控”為題發表精彩演講。他結合各國財政政策發展歷程,對中國財政宏觀調控取得的寶貴經驗進行了系統闡釋,強調要重點把握財政宏觀調控的共性和個性,深刻認識發行一萬億國債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他同時也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有更好的宏觀調控政策。應用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既要將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結合起來,也要有中國特色的財政理論支撐。我們要在國際競爭中展示中國式現代化下財政宏觀調控的獨特優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更大貢獻。
郭克莎教授的演講題目是“關于當前宏觀政策的幾點看法”。他認為,我國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但由于疫情的深遠影響,總量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同時存在,這導致微觀主體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問題依然突出,短期困難現象較為普遍。當前,從理論上講,研究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關系問題尚未形成充分的條件支持。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需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大力度加強一攬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鐘曉敏教授在題為“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的高質量發展”的演講中,詳細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和理論貢獻,并圍繞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思考。他認為,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保持一定發展速度的發展,是以安全為前提的發展,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發展。他強調,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需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三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四是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干春暉研究員的演講題目是“依托超大規模經濟體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他指出,我國產業發展仍然面臨大而不強的矛盾。在人口環境紅利逐漸消失、逆全球化趨勢尚未緩解的大背景下,中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對未來產業發展的作用正在不斷凸顯。他認為,要依托好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超大規模的生產和完備的工業體系以及超大規模的研發創新投入優勢,將超大規模經濟體的各方面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新優勢,進而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獨特、持久、不易被超越模仿的核心競爭力。
周穎剛教授以“中國式現代化與金融高水平開放”為題,在國際貨幣體系大變局下,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高水平開放進行了反思。一是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實體經濟和貿易活動作為根本驅動力;二是加強國際和區域(金融)合作,切實擴大人民幣的幣緣圈;三是積極穩妥開放金融服務業,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四是提高金融風險監督和管理水平;五是爭取國際定價權,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六是加快構建自主學科知識體系、培育和儲備國際化復合型金融人才。
龔六堂教授的演講題目是“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提升”。受經濟壓力、就業壓力、城鄉收入不公平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的實際表現相對較弱。特別是城鄉服務消費差距明顯,會對共同富裕和擴大內需的發展目標形成阻礙。為此,要強化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目標,提高財產性收入占比,持續關注農民工群體的收入增長;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融入;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的結構,促進三次產業數字化發展;完善新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我國服務業供給不足的短板。
盧福財教授以“數據要素價值化的若干思考”為題,介紹了數據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強調數據要素價值化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從效率提升、產品多樣性增加、增長方式轉變等視角,討論了數據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他認為,為了實現數據要素的價值化,要建立數據標準規范、數據交易規則以及區域性數據交易中心或交易平臺,促進可信數據交易市場的形成。對于數字要素確權問題,核心是要賦予差異化的財產權益保護規則,兼顧數據不同利益主體的正當利益。考慮到數據價值的不確定性,數據也需要因使用人和使用場景不同而進行有差異定價。
黃陽平教授在題為“當前海洋產業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分析”的演講中強調,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對實現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結合海洋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和沿海地區發展現狀,總結了福建省海洋經濟的發展前景、難點問題和應對思路。指出要加大海洋信息產業、海洋能源產業、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產業、海洋新材料產業、深海科技產業、海洋新興服務產業等領域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更好發揮海洋新興產業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
在下午三個平行會議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等研究機構與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與建設金融強國”、“數字貿易與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主題進行深入討論。
近年來,財經戰略研究院致力于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應急性、綜合性和長期性重大財經問題的研究,發布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至今,財經戰略年會已連續舉辦十二屆,成為學界共謀財經改革戰略,共議中國發展道路的年度學術盛會,是國內最有影響力、最具聲譽的財經學術交流平臺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研究員主持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紀委書記、副院長閆小娜研究員致辭。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廈門大學/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鄧力平教授作主旨演講。
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郭克莎教授作主旨演講。
浙江財經大學原校長鐘曉敏教授作主旨演講。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干春暉研究員作主旨演講。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周穎剛教授作主旨演講。
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龔六堂教授作主旨演講。
江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盧福財教授作主旨演講。
集美大學財經學院院長黃陽平教授作主旨演講。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