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年4月28日上午,財經院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暨“雙周財經論壇”在中冶大廈9層學術報告廳舉行舉行。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同志就“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專題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論壇由財經院黨委書記杜志雄研究員主持,財經院及相關兄弟院所70多名學同志參加了此次報告會。陳錫文同志的此次專題講座,對于我們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深入開展“三農”問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 ? ?此次專題報告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應和建議。
? ? ? ? 陳錫文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三農”問題的主題和主線。種植業方面不僅僅在于玉米方面需要改革,其實很多生產都存在一些不適應需求的問題,都需要進行改革。陳錫文指出,我們當前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是在回應兩方面的挑戰:一是適應國內變化了的需求,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滿足國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新需求。要由需求來決定生產,而不是像過去短缺時期是供給決定需求。第二,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我國農業人多地少,在土地密集型產品上,和國際市場相比,成本比較高,價格比較貴。正是這樣的情況,同樣的產品,如果你比人家貴,那你生產出來可能就賣不出去,消費者和經營者會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去尋求價格更低的產品,這也就是前幾年為什么我們的玉米不斷增產,但是進口的數量、庫存也在不斷增加。
? ? ? ? 陳錫文認為,通過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實現三方面目標:第一是調優,讓所有農產品質量往優的方面走,滿足現在的新需求。第二是調綠,使得生產更加體現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像過去那樣單純為了產量去大量地投入資源,大量地投入化肥和農藥,這樣才可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是調新。要有新的產品、新的產業把它從供給方面提供出來,讓農產品的消費市場、讓居民能夠獲得更喜歡、更適合的農產品。在陳錫文看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我們過去講的農業結構調整有聯系,但應該說內容比它更深刻,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要提高效益和提高競爭力,它的關鍵手段是要創新,就是要通過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提供農業綜合競爭力,走向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