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5月17日(周三)10:00-11:30在12層第一會議室,財經院舉辦本年度第7期“雙周財經論壇”,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馬光榮副教授以“區域開發政策的得與失”為主題做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夏杰長副院長主持了本次講座。財經院和其他研究機構以及高校學者30余人參加了這次學術會議。
? ? ? ? 馬光榮副教授的報告聚集于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效應,從理論基礎,到實證策略設計,再到計量檢驗,最后機制分析,分析深入全面。西部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71.5%,陸地邊境線長達1.8萬公里,全國整個陸上邊境線82%都在西部在,這個地區又是少數民族集居區、邊疆地區。始于2000年的西部大開發政策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馬光榮副教授分析了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影響。這項覆蓋范圍如此之大、持續時間如此長的區域性經濟政策的效果如何?究竟發揮了哪些效應?他有關政府在工業化中的角色、區位導向政策等文獻,特別是大推進理論的基本脈絡。然后,從實證層面,馬光榮副教授采用縣級層面的樣本、并運用截面斷點回歸方法,以1999-2014年間的GDP增長率為被解釋變量,利用基于地理距離的斷點回歸方法,嚴謹地評估西部大開發的經濟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從1999年到2014年,西部大開發導致了西部地區GDP增長了21%,平均每年增長1.5%;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8%,平均每年增加3.1%,而且西部大開發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持續的,且長期影響大于短期影響。這意味著,西部大開發政策為西部地區帶來了大量的政府預算支出以及金融貸款支持,確實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特別是在拉動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方面更加突出,但是,應該看到西部大開發政策在提高投資效率方面還有待于改進,他認為,西部大開發政策并沒有顯著促進勞動力(特別是高技能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并沒有顯著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這也是未來中國進入新常態后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執筆人:蔣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