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組織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成果月度發布會”。發布會聚焦“數字經濟”,推選出三部重大成果面向社會進行發布。由社科文獻出版的《數字經濟藍皮書: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一書入選,此外,一同入選的還有《數字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理論機制及實證分析》與《人工智能的神話或悲歌》。
這些成果聚焦數字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新形態,深入總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深刻分析當前中國發展方式的積極轉變,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貢獻經驗智慧。
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代表課題組發布了由李揚主編,沈建光、何德旭副主編的《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該報告旨在準確記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歷程,深入分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從中總結數字經濟的基本運行邏輯,力圖全面、系統地展示和刻畫數字經濟領域由量變到質變,繼而為整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的實踐歷程與內在機制,并對其中的現象、問題及背后的客觀規律進行跟蹤研究,提供貼近實踐的政策咨詢和對策建議,以深化新技術迅速滲透背景下的經濟理論研究。“中國數字經濟正由‘快速增長期’進入‘成熟發展期’,這是《數字經濟藍皮書: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作出的基本判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何德旭表示,數字經濟進入成熟發展期具有顯著標志,如快速量增階段結束,穩定增長成為常態;發展空間得以確認,市場開拓力度加大;存量競爭日趨激烈,創新探索更加活躍;應用滲透更加深入,深層影響開始顯現等。實踐證明,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為城鄉協調發展創造新機遇,同時將對經濟社會多個方面的運行模式、機制乃至基礎產生深遠影響。此外,數字經濟時代也對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加大反壟斷監管創新的力度,消弭數字鴻溝,圍繞數字鄉村、智慧城市等建設增加直接投入,推動政府數據開放與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