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經濟將以何種姿態矗立于市場,經濟增長放緩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2月11日,“2012年第一財經上海浦東新年論壇”正式舉行。眾多經濟學家在論壇上對今年的中國經濟進行預測,并指出,中國經濟轉型已刻不容緩。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論壇上表示,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預計比2011年略有下滑,8.5%到9%是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測,是可以實現的。“由于全球經濟趨緩,2012年出口不會對中國經濟貢獻增量,投資增長率也將比2011年略低,但是中國國內消費卻將在去年基礎上繼續增長。”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也認為,2012年如果不出特別大的意外,中國增長速度還是可以在8%以上。“財政管理體制方面,要進一步推行縣級財力保障制度,體制改進的同時,資源稅的改革,在原油天然氣已經覆蓋全國,下面要積極推進形成有效的實施方案,擴大資源稅品種的覆蓋面,比如創造條件把覆蓋面擴大到煤炭,理順我們國家經濟命脈層面煤電比例不平衡,這個改革一動,勢必要配套實施電力行業如何消除過度壟斷的改革,電力大部門的概念,應分成前端的發電,要有競爭機制,也要區分出后端民用電,售后服務這些方面引入競爭機制新的改革。”賈康表示。
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則判斷,目前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新優勢正在形成。雖然傳統勞動要素稟賦的優勢在弱化,但諸如產業配套這樣的新優勢卻也在形成當中。此外,中國產業工人素質較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更高,中國幅員遼闊,勞動力優勢可轉移至中西部地區,且人民幣國際化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未來幾年會繼續加快,這些都會促進中國繼續發展,以彌補勞動要素弱化的缺陷。
“未來中國擴大開放,我認為有三個標志性的事件,中國將把進口貿易作為擴大對外貿易的重點政策措施,一兩年來中國的進口貿易增長更快,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價格的原因,但是我相信,隨著中國市場潛力的激發,對于世界商品會有更大的需求。”裴長洪說,第二個標志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業務的擴大也是一個新趨勢。從2009年以來到現在,人民幣已經流出境外2萬多億元,在香港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已經達到7千多億元,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已經提到議事日程。
第三標志性的事件,裴長洪認為則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要使上海成為人民幣業務的在岸中心,將來上海的人民幣業務的在岸中心和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互相配合,將成為中國經濟進一步國際化,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事件。”
時間: 2012年02月14日
來源:上海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