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天津12月15日消息在著名經濟學家、《經濟研究》編輯部主編裴長洪的眼中,十八大報告是自己科研的一份“風向標”,里面匯集著眾多中國經濟的新課題。12月15日,在由南開大學主辦的“企業效率、市場環境和中國崛起”論壇上,裴長洪結合黨的十八大報告展望中國經濟的發展放行。他欣喜地說,十八大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部署。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一個立足點’、‘四個著力’和‘五個更多’的要求,這是對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繼承和深化。”裴長洪說。
“十八大報告明確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立足點,那就是提高質量和效益。”裴長洪介紹,2010年,中國工業對GDP貢獻的比率超過49%,但增加值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從投入結構上看,經濟增長仍依靠大量的物質消耗來支撐。這些現實狀況都表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在眉睫。
他介紹說,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和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然而,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要素數量投入,各項要素的技術含量不高,科技進步和創新的貢獻有限。這種狀況已難以適應國際科技競爭加劇和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的新趨勢。
“必須改變靠拼資源、拼環境、拼勞動力賺取微薄利潤的發展方式,逐步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核心的新的增長動力”,他說,“這為新技術產業描繪出更加清晰的產業化前景,同時也為中國經濟學人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科技創新引發的一系列新產業,其商業模式如何創新?”
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攻方向一直是眾多經濟學家的研究課題。裴長洪發現,十八大報告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解答,即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城鎮化。
“目前,我國仍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需求,服務業比重偏低,產業結構明顯偏重。我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但是為了提升服務業比重而調結構,更要以提升經濟效率為核心。”他說,必須盡快改變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增長格局,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內需持續擴大、民生不斷改善的基礎之上。此外,還要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因為在今后二十年,將有更多人口涌入城市,這對投資和消費將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十八大報告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那就是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壯年涌入城市,農村留下的是老人和兒童,從前的土地承包戶已經沒有經營功能。這就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意義所在。”裴長洪解讀說。
時間:2012-12-15??? 來源:中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