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評論 > 學術顧問 > 裴長洪 > 裴長洪重要觀點 > 文章詳情

裴長洪: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和企業轉型升級

發表于 chuning

???????? 到底什么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呢,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認為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需要澄清。最簡單的淺陋的看法就是說,只要讓進口速度加快,出口速度放慢,讓貿易順差減少,這樣外貿發展方式就轉變了。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淺陋的一種看法。但是這種看法經常的出現在我們的媒體上,出現在報紙上。


??????? 我記得有一年,因為我們出現了一個季度的貿易逆差,有一個報紙有歡呼說中國外貿發展方式終于轉變了。這個看法就表明,把外貿發展方式理解為轉變外貿增長速度,把出口增長速度放慢進口增長速度加快貿易順差減少了,外貿發展方式就轉變了,這是最簡單最淺陋的理解。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解,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太容易了,只要把出口企業全砍掉就可以了。這是第一種看法。


??????? 第二種看法比較帶有一些理性思考,但還比較片面,簡單地理解,我們勞動密集型產品不行了,都要轉變成高技術產品的出口。我們現在勞動力成本也上升了,出口競爭力也下降了,過去靠勞動要素稟賦的優勢這樣的競爭手段不行了,現在應當都轉成高技術產品出口。當然,這是個想法和說法,不能說全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應當說它是片面的。為什么說片面?它不可能馬上做到。首先是不可能馬上做到。


??????? 這種想法,這種看法,它從理論上思考,就是因為國際貿易學說有一種說法,叫做貿易的價格條件惡化,就是說一旦一種產品,不斷的增加出口,那么它增加出口的價格和進口的價格相比,它的價格條件會不斷的趨向弱化。這是國際貿易學理論上,叫做貿易的價格條件惡化這樣一個學說,從理論上說,它有這樣一個理論的淵源。


??????? 還有一種說法是"微笑曲線",這幾年微笑曲線在中國大陸傳播得非常的廣泛,根據微笑曲線,說我們現在出口的產品、生產,處于微笑曲線的最底端,因此附加值很低,因此我們這種出口的利益很小,因此國內有人不斷批評我們的出口貿易附加值低,國內利益少,多數的利益都在海外,被跨國公司拿走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勞動密集型產品不行,這種東西不能要,要轉向高技術產品的出口。


???????? 那么這個說法應該說有一定道理,不能說全錯,但是它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國情來講,它既不現實,不能夠完全解釋我們中國現在對外貿易發展的全面情況,同時在理論上也不能作為我們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理論依據。


??????? 這個理論有一定道理,它在一程度上的解釋是對的,就是你一個企業,你如果老處在低端,當然附加值就很低,你的國民收益就很低,這個說法是對的。當你解釋一個企業的時候,這樣的說法是對的,但對于解釋整個中國對外貿易,它的說法是不對的。為什么這么說?從這個理論上說,我們從貿易的價格條件,我們對外貿易是一個很大的領域,從業人員非常多。可能某一個廠商的利潤并不高,但是對于從事這個產業的人,他獲得的國民收益不僅僅是廠商的利潤,而且還有廣大的從業人員的工資收入。這就是我們國民收益的主要來源,也就是解釋為什么中國在這種低端的加工制造基礎上能夠迅速的發展對外貿易,這樣才能解釋得通。為什么我們收益很低,為什么經過了三十多年都這樣?就是因為我們的國民收益不僅僅取決于個別廠商的收益,所以微笑曲線的理論,它是廠商收益的理論,或者說它是資本的理論,不是國民國民收益的理論。


???????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比如說IT產業,IT產業的高端是誰?當然是在美國,像微軟,像英特爾,像這樣一些公司它是高端。這樣的高端企業有幾家?這樣的高端企業沒有幾家,它的利潤很高,但是它雇傭的從業人員大概不會超過萬把人。但是這個產業的中低端有多少?這個產業的中低端恐怕有幾十、上百萬家企業,它的從業人員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


??????? 那么就出了一道選擇題讓我們做,我們中國到底是要高端還是要低端?當然,最好是高端中低端全要,上下通吃最好。但是眼下我們做不到。第二選項是什么?第二選項是我們要高端不要中低端,或者說我們要中低端不要高端。恐怕在中國這樣的國情下,咱們還是要中低端吧,因為中低端能解決的就業人員更多,高端固然好,我現在拿不到。這就是中國的現實狀況。


??????? 所以從我們的實踐來看,我們理解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實際上包括了幾個方面。首先它講的是一種,我們增進經濟福利的一種方式的轉變,我們要增進經濟福利,通過外貿出口,要增進經濟福利。過去我們增進經濟福利,靠什么?靠的是要素稟賦優勢,勞動力價格便宜,靠這種辦法,我們能有工資收入,我們大量的農民工去外貿企業打工,獲得的國民收入,我們有這部分的國民福利被我們拿走了。當然,廠商的利潤是很低的。


??????? 今后我們要轉變,怎么轉變?第一條路徑當然是像一些人講的那樣,我們一些企業要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也就是微笑曲線講的那樣,我們要從低端向低端的左邊或者右邊的高端延伸,從廠商角度我們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那么這是一條途徑,但這一條途徑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把我們更多的低端的加工制造向還沒有開放或者是還沒有具有外貿出口競爭優勢的地方去普及。因為中國的幅員太遼闊,現在講中國的外貿出口,實際上指的僅僅是沿海六七個省市的出口,就我們沿海,就靠著東海邊,東部沿海地帶六七個省市,它的外貿出口就占中國出口的80%以上,廣大的中西部有什么開放型經濟?沒有開放型經濟。


??????? 這兩年富士康把一個企業弄到河南去了,去年我到河南去搞調研,富士康把一個企業遷到河南的鄭州,十萬人。那個企業去年一年就出口100億美元,這100億美元就占了河南省2011年外貿出口的一半,河南省歡呼,說這下子我們要建設內陸開放型高地。你說那個地方,它原來外向型經濟也好,開放型經濟也好,都很弱勢。所以實際上我們要促進沿海的一部分的外向型企業、出口企業,向中部向西部轉移,或者說在我們東部沿海的發達地區,也有一些地區是不發達的,向這些地方轉移,繼續利用我們要素稟賦的優勢。


??????? 雖然中國的要素稟賦優勢已經弱化了,但是并不是完全喪失。所以根據我的理解,特別是根據我們近幾年中國的實踐,我們中部、西部無論是投資還是GDP增長,還是外貿出口,都更快,速度比東部更快的發展,這樣一個實際情況,我們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應當說它的第一個經濟含義是增進經濟福利方式的轉變,經濟福利方式需要轉變。


??????? 我們怎么改善它?一方面通過東部沿海地區的競爭力提升,通過它的國際分工地位的提高去改變。另一方面,是要我們進一步的普及這種低成本的加工制造向中國的中部和西部地區進一步轉移,這是第一個含義。


??????? 第二個含義,實際上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對我們來講是一種競爭方式的轉變。它需要轉變自己的競爭方式,我們過去的競爭方式也很單一,我們的競爭方式靠什么?主要就靠我們的低成本,勞動要素稟賦優勢,這個優勢在東部沿海地區相當程度上已經弱化,今后會繼續弱化。


??????? 當然,我們的競爭方式要改變,怎么辦?有很多,從我們的實踐情況來看,第一當然最好能夠提高技術,通過資本替代,能夠使設備改進、技術提高,這當然是最好的。但是除此之外別的路子也很多。貿易理論除了講要素稟賦優勢以外還講別的東西,比如講了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也能導致對外貿易發生。什么意思呢?講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像浙江,我們浙江的產業集聚,特別是沿海地方的產業集聚,造成了一個區域內部的規模經濟。中國的規模經濟不是靠一個企業,是靠一個地區產業集聚。產業集聚造成了一種放大的市場效應,因此使出口成本下降。它講的是這個意思。因為出口成本下降,所以對外貿易發生了。對我們理解,我們現在已經有產業集聚,但是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外貿企業搞不了內貿,所以我們的產品出口市場就是出口市場,沒有國內市場的基礎。


??????? 許多的外貿企業它覺得搞出口很簡單,但是對于內貿市場很生疏。因為對內貿市場的生疏,因此我們的產品的市場規模,就不容易擴大,就沒有取得國內市場的效益,規模效益,所以難以更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改革任務是要實現內外貿易一體化,我們的貿易企業既要能搞外貿又要能搞內貿,產品既能外銷也能內銷,這當然要政治上的配套。這樣我們的外貿出口的產品就擁有了國內貿易的基礎,這樣我們就能夠降低成本,利用我們國內市場的效益。這也是我們競爭方式的一種轉變。


??????? 還有比如說,我們依靠我們的商務平臺,比如說現在義烏的商品市場,這是一個很好的國際貿易的平臺。通過這樣的平臺,過去我們出口靠什么?靠訂單,靠訂單生產。現在人家來找產品,人家上門來找產品。這也是一種競爭方式的轉變。


??????? 再比如說我們發展電子商務,我們過去電子商務這方面不熟悉,企業怎么通過信息化的改造,使我們能夠利用電子商務這樣的手段來發展國際貿易。像這些都是競爭方式的轉變。所以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它的內容和含義非常廣泛,還有就是我們需要通過生產性的服務降低生產成本。剛才我們講的是生產領域,流通領域我們很忽略。中國的出口貿易基本叫做帶引號的離岸貿易。什么意思?產品出境了,你就管不著了,他的效率高與低和你沒關系。國內這部分流通領域里,生產性服務也很弱,很多企業和人家單打獨斗。現在的世界競爭不是單打獨斗,它都是一個價值鏈,一條供應鏈和另外一個價值鏈另外一個供應鏈的競爭。我們現在很多企業處在單打獨斗,所以怎么發展國內的生產性服務,也是一種重要的競爭方式。


??????? 另外我們還需要企業走出去,因為海外的流通渠道基本上是境外的貿易商控制,哪里有我們中國自己的商家在海外經營?很少。所以這樣的情況是我們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變得很多。


????????當然最后一個含義,指的是社會福利。為什么要轉變發展方式?除了取得經濟福利,還需要社會福利。這就是需要我們要適應節能減排的要求,要發展節能減排,或者說綠色產品、低碳產品。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第一不能像我們有些淺陋的認識那樣,簡單的就把增長速度降下來就轉變了,那個理解最簡單了。另外我們不僅僅是要高技術產品,我們高中低都要,中國目前的狀況是高中低都要,能搞成什么搞成什么。所以即便在我們沿海這樣的發達地區,包括寧波這樣的地區也同樣是如此,也不可能每個企業都搞高新技術產品,不可能。是高中低都要,而且在任何情況任何條件下,高端都僅僅是少數企業,中低端總是多數企業。


??????? 所以我們理解轉變外貿發展的方式,應當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 關于企業的轉型升級,剛才余斌部長給我們介紹了當前的經濟形勢,總體來講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對于企業來講的話,我們不能指望國家再采取前兩年類似于四萬億投資這種刺激,強烈的經濟刺激,這個可能性是不大的。國家目前采取應對經濟下行的預調微調措施,能夠多大程度上幫到你這個企業的忙,也不能預期太高。我的意思是,企業自己的夢靠自己圓,別人都救不了。


??????? 對于企業來講,轉型升級意味著什么?首先最好是資本替代、技術替代,就是你這個企業技術比較落后,你投資去買新的設備新的技術,改變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這種生產,然后使你的企業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了,技術水平提高了,工藝、設備、產品結構都能得到明顯的改善,這個當然是最好的。當然,這種企業總是少數,要花大量的錢去投資,大量的錢去買技術。應當說,它只是少部分企業的事情。


??????? 那對于多數企業來講,做什么?應當是在,基本上,你當稍微花點錢也是有必要,基本上在現有的技術、設備、工藝條件下,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查,使你的產品做好、做優,這總是做不完的,在日本這叫良品制造。經常有人看不起這些企業,給人做貼牌加工,沒什么錢。我不這么看,不在于你給人家做貼牌做加工,而在于你是不是做得最好。假如說你是做得最好,那么你固然是被別人貼牌,但是你可以不替他貼牌,你可以替別人貼牌。因為只有貼在你身上,這個牌子才有質量保障。貼在別人身上不如你好,這時候你的談判地位就發生了改變。所以高端、低端往往是辯證的,從品牌商來講它是高端,你是貼牌加工生產者,你是低端。但是如果你做得最好最優,你可以不要他,你去貼別人。別人只有貼了你才能顯出他品牌的價值,這時候你就不是低端了,你就變成了高端。但是問題在我們的企業往往不是做得最好最優,因此我們往往處在真正低端的位置。


??????? 所以對企業來講,轉型升級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企業都去搞技術革新,大量的企業現有條件下也做不到,你的質量有問題,這種時候你就真正處在低端了。所以把這個事情做好,我認為也是轉型升級的內容。


??????? 第二個內容轉型升級怎么樣從生產型制造轉向服務型制造。什么意思?就是說你要把你這個企業,當然指的是一部分有條件的企業,你把你的非核心業務、輔助型業務外包,這個做法在國際上已經發生了,90年代跨國公司發生過經營上的調整,過去國際的跨國公司跟我們一樣,也是沿著做大做強,企業越大越好,大型化、綜合化、一體化這種方向發展。到了90年代以后,一部分跨國公司轉向了,經營戰略發生調整了。因為90年代以后經濟全球化,市場交易成本下降。因此一部分跨國公司把非核心的業務外包,這就發生了經營戰略調整。最典型的案例,IBM公司,過去造機器,后來它的營銷業務、服務業務大幅度增加,制造業務大幅度下降,都外包了。2004年它把它的個人電腦的生產任務,生產線賣給了咱們的聯想集團。那時候媒體歡呼,聯想集團購買了IBM公司的個人電腦生產線,當然也值得歡呼,殊不知這是IBM公司不干了,經營戰略調整。因此就出現了企業的另一個發展方向,做專做強。通過做專來做強。


??????? 當然我們國家企業的外包很困難,一個是市場交易很困難,第二我們的理念仍然是做大做強,而且政府鼓勵,你做大,再批給你二百畝地。這樣我們的企業就愿意做大做強,不愿意做專做強。


??????? 在國際上也是一樣,國際上市場交易總是有風險,因此跨國公司在實行外包業務的同時,建立了把外包的企業和母公司的聯系方式,叫做供應鏈方式,就是供應鏈的管理方式。因此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轉型一種新的實踐。外包的業務和母公司有一種專業分工關系,建立起內部市場的聯系,這種內部市場就克服了外部市場交易的風險性,是國際經濟學、營銷學當中一種新的管理理念。這個在我們國家也有案例,比如廣東加工貿易已經發生轉型,原來是很簡單的,委托加工,像OEM。現在一些企業開始搞設計,叫ODM,設計加工。過去設計是人家的事,現在我自己搞設計,我自己一邊設計一邊生產。最后我就不僅僅自己設計,我還替別人設計。最后可能變成一個完全的設計企業,就是一種服務型企業,它就把自己變成了服務型制造甚至是完全的服務供應商。它通過供應鏈管理,一個服務供應商可以連接起很多的加工型的制造企業。


????????在我們浙江也有案例,比如說娃哈哈礦泉水,前兩年的營業額大概已經是500億,一個賣錢塘江水的企業,營業額搞到500億,不是簡單的事。礦泉水有什么技術、門檻難以突破?有什么管理訣竅高不可攀?沒有,它唯一的優勢就是不斷地生產外包、營銷外包。所以全國各地,娃哈哈礦泉水,不一定里面裝的是錢塘江水,它叫娃哈哈,里面可能裝的是黃河水,也可能是黑龍江水。但是它通過生產外包、營銷外包,使品牌的影響力做到極致。這就是通過做專做強,通過供應鏈管理使企業得到轉型升級。


??????? 轉型升級還有很多形式,時間關系我不多說了。我最后講一講政府,政府在企業轉型當中它的轉變。無論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也好,還是企業轉型升級也好,政府應當干什么。


??????? 在我們沿海發達地區,土地資源已經非常的稀少了,靠土地資本化來搞建設的歷史現在應該說已經告一段落。建立開發區域,招商引資,批租土地,這種過去政府比較熟悉的經濟管理方式,今后不會成為政府管理經濟的主要內容。當然還是會有,但不會是主要內容。


??????? 土地的開發已經從資源開發轉向集約利用,因此政府今后在城市經濟的管理中,特別在城市中心區和開發區向建成區的過渡當中,重點轉向規劃調整、市政改造、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這是土地角度來講工作重心的轉變。從企業指導方面,它首先應當總結本地區的經驗發現典型,就剛才我講的,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向企業的技術改造,向企業生產質量的提高等等,哪個地方都有典型,哪個地方都有成功的案例,需要通過政府去總結經驗,發現典型。首先是提高自己的認識,這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通過典型引導更多的企業實現轉型升級。這是政府要做的一件事。


??????? 第二應當是研究集群式的轉移,現在我們沿海地區有產業集群,比如說我在一些地方講富士康在河南的案例,就有企業家說,你說的富士康去,人家省委省政府很重視。確實,省委書記來接見。我們小企業沒人理我們,這確實是。小企業要轉移到內地去,風險很大。這是現在我們轉移不了的一個重要原因。小企業一個是轉移到內地去風險大,再一個當地政府也不太樂意,因為你轉走了這個地方產業就少了一點。因此政府應當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應當考慮轉出地和轉入地政府之間建立一種談判機制,建立一種聯系機制,使轉出地和轉入地能夠實現共贏,要找到這樣一種共贏的渠道,實現產業集群式的轉移,使我們的比較優勢,勞動要素稟賦優勢能夠在內地得到繼續的延續,同時在這個轉移當中,沿海發達地區能夠通過轉移提升自己的產業層次,提高自己的國際分工地位,成為服務型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企業。

時間: 2012-06-09????????? 來源: 新華網浙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