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活動 > 重要會議 > 雙周財經論壇 > 文章詳情

聶輝華: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周期——以礦難和僵尸企業為例

發表于 admin

? ? ? ? 7月25日(周二)14:00-15:30在12層第一會議室,財經院舉辦本年度第10期“雙周財經論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聶輝華教授以“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周期——以礦難和僵尸企業為例”為主題做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夏杰長副院長主持了本次講座。財經院和其他研究機構以及高校學者30余人參加了這次學術會議。


? ? ? ? 聶教授首先用事例說明了“政治對經濟的周期性影響”。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發布之后中國A股連續半個多月大漲的事實證明,執政黨的重要會議會影響經濟活動,引入了報告的主題——政治經濟周期。經濟學將這種有規律的政治活動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稱為“政治經濟周期”(political business cycle,PBC)。


? ? ? ? 聶教授回顧經濟思想史發現,1615年法國重商主義者孟克萊田出版了《獻給國王和王后的政治經濟學》,第一次使用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之后經濟學的提法一直都是“政治經濟學”。而從馬歇爾開始,經濟學側重于分析個人和企業的最優決策,之后的新古典經濟學逐步褪去了“政治”的外衣。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經濟學復興了與政治關聯的偉大傳統,新政治經濟學(new political economy/economics,NPE)方興未艾。 聶教授認為,NPE的主題是“權力與繁榮”。其中,PBC是NPE的重要內容。


? ? ? ? 聶教授著重介紹了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周期與西方的幾個差異。第一,從驅動因素上看,西方的政治經濟周期主要是因為定期的民主選舉導致的,而中國的政治經濟周期主要是由政治事件導致的。在“集中力量辦大事”和自上而下的任命體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能圍繞任何重大的政治活動而改變經濟活動。這些政治活動包括但不限于:“兩會”、體育盛事、閱兵、外交活動、博覽會和官員任期。第二,從表現形式上看,西方的政治經濟周期通常體現為“先松后緊”,而中國的PBC通常體現為“先緊后松”。第三,從影響渠道上看,西方國家一般通過財政預算來影響經濟波動,而中國除了直接使用行政手段,還可以通過銀行和國企來影響經濟波動。第四,從內在邏輯上看,西方政府主要在選舉前和選舉后進行經濟上的權衡,而中國政府主要在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之間權衡。


? ? ? ? 在依次介紹了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周期以及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周期之后,聶教授以礦難和僵尸企業為例,進一步做了相關闡述。聶教授與合作者的一系列高水平論文發現:1)在各地兩會召開時,礦難會顯著減少,兩會結束后礦難會顯著上升。2)新官上任之初,轄區內的僵尸企業數量會逐漸上升,而當一個地方主要官員的任期已經超過了平均任期(4年)卻沒有升遷,官員就會傾向于不再對企業輸血,甚至是積極處理僵尸企業的問題。分別呈現出兩會、官員任期對經濟活動的周期性影響。印證了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周期的存在性。


? ? ? ? 聶輝華教授還對實證論文的寫作、青年人學術國際化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心得體會,財經院青年人受用匪淺。


?????????????????? ???????????????????????????????????(劉誠供稿)